拜登勝選

2020年11月,喬·拜登被宣布為美國第46任總統。儘管白宮現任總統多次企圖破壞選舉,這一勝選仍然得以實現;現任總統川普曾經多次指控對手策劃破壞,卻大言不慚地聲稱自己勝選,並對民主黨進行毫無根據的腐敗指控,以及公然非法要求停止計票,這些行徑構成了對美國民主的嚴重內部威脅。三十年前,在冷戰結束、共產主義被認為已經崩潰之時,福山曾樂觀地宣稱「歷史的終結」,並將自由民主定義為「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然而,21世紀迄今所見的是非自由民主和專制統治的崛起,川普總統驕傲地站在這一潮流的前沿。全球政治衰退在某種程度上是前所未有的技術進步加速了全球化的結果,這一進程在賦予高學歷者權能的同時,也常常侵蝕了那些沒有學位者的前景。川普善於利用這些新興的社會分裂,加上媒體的兩極分化,最終在2016年贏得了總統寶座。在白宮任內,川普顛覆了許多負責對其權力進行制衡的機構,如聯邦調查局(FBI)。當司法機構通過起訴總統的盟友以進行制衡時,川普卻對定罪者予以赦免,從而實際上使得他的追隨者凌駕於法律之上,將行動與後果脫鉤,從而鼓舞了未來的違法行為。對許多數位隱私活動家而言,川普的行為加深了他們的信念——權力機構,例如美國監控系統,必須被設計成能夠抵抗那些企圖違反民主原則的獨裁者。這樣的系統必須具備足夠的保障,能夠在選民最終將違法者趕下台之前,抵擋其被挾持以顛覆民主。

對全球許多人來說,拜登的勝選象徵著希望,預示著一種更為包容的政治形式的重現。然而,關於密碼學與技術監管方面,這份希望必須謹慎對待。拜登的數位政策記錄遠不能反映他其他中間派立場的光芒。他不僅推出了1991年《全面反恐法案》,其中暗示加密應包含政府後門,而且多次採取有利於大企業、執法部門和國家安全的立場。人們也擔憂,考慮到拜登的高齡,他可能對自己所能監管的技術並不熟悉;畢竟,當第一部iPhone問世時,他幾乎已屆退休年齡。另一個因素是,國會中雙黨內日益增長的反科技情緒;持續的反壟斷調查甚至可能擴展到涵蓋科技巨頭的加密政策等其他議題。最終,很多取決於拜登身邊那些能夠平衡執法與國家安全立場的人——若拜登對這些立場過於順從,我們可能最終看到的加密監管既不反映人民意志(而人民的意志本身亦充滿不確定性),也無法有效實現其宣稱的目標。然而,也有一些希望的跡象:新總統已多次展現出重新評估自身立場的能力,拜登政府的政策很可能會比前任更經過深思熟慮、充分辯論並得以妥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