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報
電報通信移除了信件中的信封、簽名和封印這些保護措施,但比郵政服務提供了更快的傳遞速度,信息傳輸僅需幾分鐘或幾小時,而非數天或數週。由於需要人工操作員手動輸入信息,電報的消息通常較短。同時,人工操作的必要性使得電報通信沒有隱私的預期。因此,公民不太可能選擇通過電報傳遞可能被政府視為對抗性的資訊。雖然手工密碼可以用於電報通信,但除了外交官和極其謹慎的社會成員之外,很少有人具備相關技能,因此很少人採用這種方法。此外,加密信息在操作員面前非常顯眼,可能引發政府的監控行動。
政府在電報監控能力上投入了大量資金。電報技術使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實現了第一個全球監控系統。利用東方電報公司(Eastern Telegraph Company)的全球網絡,英國的「審查員」被安置在戰略位置,以監控或阻止敵人及其代理人之間的通信。從監控的角度看,電報的短消息特性和缺乏隱私保護意味著敵方不太可能經常傳輸敏感數據。然而,當電報攔截的結果與其他情報來源結合並進行匯總時,其能力可能成為一項強大的資產。
總體而言,儘管政府通過電報獲得了一種新的、可以在目標不知情的情況下攔截的通信機制,並且大多數通信未經加密,但由於公民對隱私缺乏期待,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政府的監控益處。然而,在某些使用情境下,即使是未加密通信的大規模匯總也可能為政府提供全新的情報見解。